溫室補光的光譜效應
 

 
傳統上由高壓鈉燈(HPS)提供的補光(Supplemental radiation, 簡稱 SR)被推薦用於在光照強度限制條件下的溫室生產幼苗。而現在 LED 照明又已經取代 HPS 燈,主要是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更高效能的補光、延長燈具使用壽命,並且可以調整輻射光譜波長,以符合植物特定的光感受器可以吸收的輻射範圍,來潛在地操縱植物的形態生長。
  
研究人員在溫室溫度 20℃、16 小時的光期下,種植一年生花壇植物和移植兩個植物,在六種不同的補光處理下生長。
提供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(PPFD)的五個補光:
	- 
	由 HPS 燈(HPS10)提供10μmol·m-2·s-1 作為控制組,與光週期相配。 
- 
	由 HP S燈(HPS90)的 90μmol·m-2·s-1 
- 
	LED 燈[由藍光(B; 波長 400 – 500 nm)、綠光(G; 波長 500–600 nm)、紅光(R; 波長 600 – 700 nm)、遠紅光(FR; 波長 700 – 800 nm)和/或白光LED組成的四種處理]。依燈色使用比例(以百分比來定義),進行以下配比的四種補光處理:[B10R90]、 [B45R55]、[B10G5R85]、[B12G20R68 + FR(12μmol·m-2·s-1的遠紅光)]。 
在移植時,除金魚草(Antirrhinum majus)外,所有種類的植物在 90μmol·m-2·s-1 的 HPS 燈下生長,葉面積和幼苗高度相似。
  
其中植物在[B12G20R68 + FR]補光下生長的幼苗葉面積比在[B45R55]補光下生長的幼苗葉面積高 62%,分別比在HPS90、B10R90、B10G5R85和B45R55下生長的那些高 47%,18%,38% 和 62%。
  
	
		
		
		
		
		
	
	
		
			| B12G20R68 + FR 補光下生長的幼苗葉面積比其他補光照明下生長的幼苗葉面積較高。 | B10R90 | B10G5R85 | HPS90 | B45R55 | 
		
			| 高18% | 高38% | 高47% | 高62% | 
		
			| 生長佳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生長差   | 
	
 
 
在移植完成後,同樣在不同補光下生長的金魚草,在 B12G20R68 + FR 補光下生長比其他三種 LED 補光處理生長,平均早 7 天開花。
  
而在 B45R55 和 B12G20R68 + FR 補光下生長的天竺葵(Pelargonium ×hortorum)比在 B10G5R85  和 B10R90  補光下生長,早 7 - 9 天開花。
  
與其他補光處理下的幼苗相比,在 HPS10 處理下生長的每種物種的幼苗生長量較少,花費的時間也更長。
  
研究者結論,補光的輻射質量對幼苗生長和後續開花影響相對較小。在一些作物中看到,當補光含有遠紅光時,可能會影響開花較早。
  
點此前往HortScience研究。
  
出版日期:2017-10-25
參考原文:https://goo.gl/JdeFCg
 
註、 PPFD(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) 光合作用光子通量密度(光強度) PPFD 定義: 在單位面積所接受到波長 400 ~700 nm 光譜範圍內的光子, 稱 為 光 合 作 用 光 量 子 密 度 PAR PPFD (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),單位是 μmol/(m2*s) 或 μE/(m2*s) 使用光量子感測器(Quantum Sensor)或 PAR meter測出在 單位面積所接受到波長 400 ~700 nm光譜範圍內的光子數。
參考資料: https://goo.gl/Lr87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