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昆蟲學會將白蟻歸類在蜚蠊目
Joelle Harms | 2018-03-22
照片:©iStock.com / smuay
科學新聞報導,美國昆蟲學會(ESA)更新其昆蟲資料庫的通用名稱,並將白蟻重新歸類在蜚蠊目(Blattodea)。
有害生物管理專業人員報告去年發生“可能會影響 PMP 的節肢動物分類學上的變化”,但並非所有州立監管機構都了解,專家們尚未就分類學上達成共識。
《自然生態與演化》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: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在新聞稿中解釋對德國蟑螂(Blattella germanica)和乾木白蟻(Cryptotermes secundus)的基因組進行測序、註釋和分析,並提出白蟻社會性進化的行為是從獨居性的蟑螂所演化而來。研究小組將這些基因組與其他 15 種昆蟲的基因組進行比較,以便可以從非社會性蟑螂到社會性白蟻過渡時期,分析整個基因家族的進化。美國昆蟲學會(ESA)更新的消息已經發布散播,出現在全國的頭條新聞中。
參考原文:https://goo.gl/HsCytM
註、 《世間的精靈–昆蟲:社會性昆蟲》 林宗岐 | 2007-01-09
社會性昆蟲
首先,需要先了解什麼是社會性?社會性是一種生物行為的表現,而由許許多多行為的表現架構出社會性的結構。簡單來講,社會行為便是同種生物個體間的互動行為。事實上,所有的昆蟲都具有社會行為,但多數的種類大都僅限於少數個體間的互動,互動的對象並非特定的個體,且僅在生活史中的短暫時期才有社會性的行為表現,這類型稱為單純的社會行為。
複雜的社會行為則是構成昆蟲社會性結構的要素。複雜的社會行為是指一群特定個體間的互動行為,且在生活史大部分的時期中都會發生。如蜜蜂、螞蟻、白蟻等昆蟲的社會性行為,或部分蟑螂、椿象的護幼行為,以及蟋蟀、足絲蟻的築巢行為。所謂社會性昆蟲,便是指具有複雜社會行為的這類昆蟲。
亞社會性昆蟲
蜚蠊目中部分的蟑螂會形成如家庭般的雙親行為結構,親代會築巢以保護若蟲
參考資料:https://goo.gl/1ksAmw